您當前位置:濰坊新聞網(wǎng) > 文化視界
來源:濰坊新聞網(wǎng)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1-08 10:20:20
歷經(jīng)滄桑的石碑
◎崔斌
北齊時代,佛事活動昌盛,王公貴族熱衷于造像。在他們的帶動下,全國上下興起了大規(guī)模石刻造像活動。
司空公青州刺史臨淮王像碑。(資料圖)
北齊武平四年(573年),青州刺史婁定遠親自主持,在南陽城的南陽寺造了三尊高大的佛像。傳說,他請北齊皇帝高洋題字,同時派人撰寫碑文,鐫刻像碑。上半年佛像和像碑完工,到了下半年,皇帝寫的南陽寺額題才到了青州。體量巨大的佛像和石碑,增加了南陽寺的影響力,一時間眾人觀瞻,萬人空巷。但碑文中并沒提及這事,碑體上是否真有高洋手跡?此事存疑。
此碑就是“司空公青州刺史臨淮王像碑”。因其規(guī)制巨大,又稱“大齊碑”。
碑高4.44米,寬1.6米,碑首由盤旋巨龍與佛像組成,中部陽文篆書“司空公青州刺史臨淮王像碑”。碑的正文為隸書,共29行,滿行58字,原文共1635字,現(xiàn)存1500字。碑陰刻唐代北海郡太守李邕書“龍興之寺”四個大字。大齊碑是現(xiàn)存南北朝時期最大的石碑,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,現(xiàn)存于青州博物館。
從南北朝到北宋,南陽寺一直是青州一帶的統(tǒng)領寺院。唐代改名為龍興寺。南宋時因戰(zhàn)火荒廢,劫后余生的僧人們收集了被破壞的佛像,將其埋藏于地下。直到1996年龍興寺造像才重現(xiàn)于世。
碑文中提及的人物臨淮王,即北齊“八貴”之一的婁定遠,為北齊武明皇后之母弟婁昭的次子。自北魏年間起,婁氏家族就和皇族關系良好,四處征戰(zhàn),立下戰(zhàn)功,婁氏因此位居高官。婁定遠得到祖輩的蔭護,少年得志,可惜他性情貪婪鄙陋,名聲不好,使得婁氏一族也從此敗落。
當年,北齊皇帝高緯年幼,由胡太后垂簾聽政。胡太后重用貪官和士開,導致官場黑暗。大臣們聯(lián)名彈劾和士開,于是高緯要將和士開貶官到兗州。和士開不愿走,于是他找到主管皇宮警衛(wèi)的婁定遠,并用珠寶和美女來送禮。貪財好色的婁定遠,就找胡太后,讓皇帝很快改變了態(tài)度,和士開不但沒有離開京城,還當上了宰相。婁定遠因此得了好處,被提拔為青州刺史。當時他被稱為小人,非常“貪鄙”,與朝廷權臣狼狽為奸。后來,罪行暴露,他自縊而死。
初讀碑文,文風浩蕩,充滿豐沛的哲思和浪漫的想象力。里面有不少警句,用白話文解讀起來也很有感覺:
“萬條河流奔向大海,大海何等壯觀,卻終歸化為丘陵。五彩云霞出高山,高山何其雄偉,卻會變?yōu)槟サ兜氖^。天地都會有崩裂,日月免不了盈虧圓缺。世間事好比空中的狂風,來得快去得快,生命好像葉上的露珠,轉(zhuǎn)眼便會消失。人在塵世,行色匆匆。只有積聚一切慈善精神才能豐富,超越所有是非靈魂才可以解脫……”
“沉沉昏黑之時,升起才智的白日。道道灰暗之中,燃起智慧的明燈。使人生病的瘴氣,再明亮也是徒勞,支撐土墻的木柱,無法使得土墻永久。大海有功德,它的狂潮可以止息嗎?高山有智慧,它的險峰可以隱藏嗎?”
這些內(nèi)容多少還有一些令人遐想的味道。但是再看下去就難以忍受了。有一些是對婁定遠赤裸裸的吹捧:
“從開始穿上官服,你的官職始終關聯(lián)著北斗星辰,到達文昌星的境地,你如鳳凰挺立,如猛虎俯瞰……在青州這里做刺史,是具有最高聲譽的州府大吏才行,處于諸位藩王之上……”
“你做青州刺史,仁義就集中而來,親情變得濃重。轎簾剛剛打開,鄉(xiāng)風就發(fā)生了變化;冠冕才剛出現(xiàn),民俗已經(jīng)開始改變。你拿著廉潔勤政當寶物,你對行賄的金玉看都不看。你認為精神財富才能使人富有,豈能夠接收絲毫的民脂民膏?”
讀到這里,婁定遠不會臉紅嗎?
在碑文當中,還能夠窺見當時南陽寺造像現(xiàn)場的場景。當時的南陽寺,左連繁華鬧市,右傍深谷幽澗。佛塔高聳,殿堂矗立,無比莊嚴。士人百姓紛至沓來。剛點上香燭,就見煙霧彌漫。造像落成之時,雄偉瑰麗,風骨華美。當時在巨大碑面上,總共書丹1600多字,僅用27天就完工了,這效率令人驚嘆。
從書法作品的角度來看,大齊碑以隸書為主體,字體呈現(xiàn)正方形的樣貌,端正勻稱。寓變化在整合之中,藏奇絕于方寸之內(nèi)??涤袨檎J為北方石碑應當以魏碑為代表,而北齊書法不乏佳作。后來,北齊書法被陸續(xù)發(fā)掘出來,多不勝數(shù),風格變化幅度大,歷代罕見。此碑刻盡顯北齊的書風,平正寬舒,圓渾含蓄,風骨內(nèi)斂,筆氣渾厚。
大齊碑歷盡滄桑。北齊武平年間,此碑建于青州南陽寺。明朝初年,龍興寺破敗,此碑也遭到破壞。明衡王宗室把它挪至城北彌陀寺,移動時斷裂了,便用鐵箍捆住。清代乾隆年間,益都縣重修府城,又將它轉(zhuǎn)移到文昌祠,就橫放在那里。李戴春做知府時,拿出俸金,修補扶立于文昌祠。新中國成立后,1979年,此碑移入偶園。大齊碑流傳下來,堪比奇跡。
責任編輯:平小娜
濰坊日報社主辦 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10207392號-1 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070502000004號 新聞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4
新聞熱線:0536-8196500 廣告熱線:0536-8196033 郵箱:newswf@126.com 濰坊國際風箏會
版權所有:濰坊日報社(濰坊報業(yè)集團) 濰坊新聞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 ? 2007-2021 網(wǎng)絡內(nèi)容從業(yè)人員違法違規(guī)行為舉報 “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算法推薦”專項舉報渠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