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陳經(jīng):清正廉明一能臣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5-01-18 10:58:57

陳經(jīng)畫像。

大宗伯牌坊。

《四庫全書》載陳經(jīng)《閑居》。

陳經(jīng)書法。

  陳經(jīng)活躍于明中期的政治舞臺,偶園街上的“大宗伯”石牌坊即為旌表青州人陳經(jīng)所立。他性情耿直,敢于直言,曾因觸犯權臣辭職還家,回歸田園,潛心詩文創(chuàng)作。他才華橫溢,不僅有《松濤詩》這樣氣郁沉雄之作,也有清麗淡雅的懷人之作,還寫過不少疏朗明麗、歌詠家鄉(xiāng)的詩篇,深具陶潛之風。

陳經(jīng)曾任禮部尚書

家鄉(xiāng)建大宗伯牌坊

  在如今的青州古城主街道——偶園街上,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“大宗伯”石牌坊,該四柱三門式石坊規(guī)模宏大、敦厚威武,采用青石原料雕刻而成,整座牌坊精工細作、風格古樸,彰顯著主人的高尚情操。石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間,為旌表青州人陳經(jīng)所立,后被歲月和戰(zhàn)亂所湮沒,2014年大宗伯石坊復建。牌坊的重新落成也給青州古城增添了一道厚重的人文景觀。

  當年立坊之時陳經(jīng)任禮部尚書,“大宗伯”為禮部尚書別稱,故坊額上書“大宗伯”三字。頂額“圣旨”。右邊題額為“賜進士、資政大夫、禮部尚書,前兵科給事中、禮部侍郎、戶部尚書、侍經(jīng)筵、東渚陳經(jīng)”,左邊落款為“大明嘉靖乙巳孟春榖旦立”。抱柱聯(lián)為后世青州文化名人撰寫和書丹。兩聯(lián)分別是“大臣氣度,朝堂柄政扶社稷;名士風流,海岱會集留詩篇”;“平居骨鯁,讜直敢言名已聞;立朝性澹,門無干謁廉有聲”。對聯(lián)非常精彩,描摹了這位剛正不阿、廉政無私的朝廷大員、詩文兼善的名士風流。

  陳經(jīng)(1483—1550),字伯常,號東渚,明青州府益都縣城里(今青州市)人,正德九年(1514)進士,在官場上一路通達、高歌猛進,活躍于明中期的政治舞臺,累官至戶部尚書、禮部尚書和兵部尚書,被授予太子太保的榮譽頭銜。

  陳經(jīng)任兵部尚書時,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常侵犯西北邊境,陳經(jīng)“殫心籌劃,至忘寢食”,全心全意地制定防御策略,一而再再而三地御敵,忠貞愛國的情懷一覽無余。

  他為官清正、清廉自守,據(jù)舊志記載他“立朝三十年,門無私謁,卒后囊無私遺”。作為一代重臣在朝為官30年,從未因官場事務而接受過任何私下的拜訪,他去世后家中沒有留下任何私人財物,這體現(xiàn)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廉潔的風范。

《松濤詩》贊譽松林書院

風格沉郁蒼勁氣勢宏闊

  陳經(jīng)性格耿直、敢于直言,因觸犯權臣辭職還家,回歸田園,潛心詩文創(chuàng)作。后來又被起用,任命書頒布數(shù)日陳經(jīng)就去世了,享年67歲。陳經(jīng)不僅在政務上表現(xiàn)出色,還是一位才情橫溢的文人。他書法技藝頗為精湛,尤善草書;他工詩文,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。海岱結社之時,正是陳經(jīng)在嘉靖十四年(1535)任禮部尚書期間因母喪丁憂在家,得以參加詩社的活動,其詩文作品被收錄在《海岱會集》中。

  陳經(jīng)詩作沉郁蒼勁、氣勢宏闊,如描寫有“千年書院”之稱、發(fā)端于北宋時期的松林書院(現(xiàn)在青州第一中學院內,屬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)的《松濤詩》:

  “昔人曾筑讀書臺,臺畔蒼松次第栽。蕓閣密圍青玉幄,牙簽深護翠云隈。長風夜撼千虬動,巨浪時噴萬壑來。雨露尚須滋養(yǎng)力,廟堂今重棟梁才。”

  全詩以景入情、排闥展開。首聯(lián)從王沂公讀書臺入筆引出頷聯(lián)蕓閣(藏書樓)被長松翠柏(青玉幄、翠云隈)環(huán)繞,“牙簽”為古代官府的簽牌,既指代院內高大松柏,又寓意將來學子成才從政發(fā)號施令,鋪墊出頸聯(lián)“長風夜撼千虬動,巨浪時噴萬壑來”噴薄而出的生命力,以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“青州八景”之一“書院松濤”的壯觀氣勢,寄寓了多出棟梁之材的美好愿望。

  陳經(jīng)早年曾在松林書院習儒學,中進士后一直在朝為官?!端蓾姟樊斣诩尉甘哪甓n期間重游少年讀書之地所作。陳經(jīng)不僅有《松濤詩》這樣氣郁沉雄之作,也有清麗淡雅的懷人之作,如《秋日有懷藍北泉》:

  “仙境懸東海,高人憶北泉。地鄰蓬萊島,宅近蜃樓煙。秋水蒹葭遠,霜空鴻雁偏。乘槎會何日,藉草一談玄。”

  藍田字玉甫、號北泉,萊州府即墨人,嘉靖二年(1523)進士,明中葉山東著名詩人。因其長女嫁給劉澄甫之子劉士云,時??途忧嘀?,得以參加海岱詩社的集會。陳經(jīng)與藍田二人情誼甚篤,由此在秋高氣爽之時,陳經(jīng)寫下這一首情真意切的懷人詩。

  開篇點明藍田所在的家鄉(xiāng)即墨是東海之濱的仙境,毗鄰仙島蓬萊,他的宅舍也如海市蜃樓一般被縹緲云霧所籠罩。正值秋水蒹葭之時,空中銀霜彌漫,大雁遠行。何時我們也像乘槎仙人一樣劃著木筏相聚,促膝坐在鋪草上談著一些玄妙的話題……這首懷人詩情深意切,文字淺顯易懂,頗具摩詰、樂天之韻。

歌詠鄉(xiāng)村詩作清新

《適意》深具陶潛之風

  陳經(jīng)還寫過不少疏朗明麗、歌詠家鄉(xiāng)的詩篇。譬如《春日過城南野老村舍》:

  “花塢春深好,城南原上村。入云茅結屋,近水竹當門。野犬來迎客,山櫻笑映尊。坐長幽興愜,歸路欲黃昏。”

  陳經(jīng)此詩寫在春暖花開時節(jié),他去城南花塢深處的小村莊拜訪一位隱世尊者。小狗跳躍著來迎接客人,盛開的山櫻花映紅了尊者的臉龐。兩人促膝而談,以致忘記了時間,“歸路欲黃昏”,從側面?zhèn)鬟_出詩人全然忘卻官場的爾虞我詐,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與美好。全詩語言清新明麗,處處流露著歡愉喜悅之情,讀來唇齒留香回味無窮。

  還有一首題為《適意》的五言律詩,深具陶潛之風——

  “人生貴適意,所樂在閑居。春雨但種藥,秋江時釣魚。同社南山老,明窗讀道書。萬鐘不足慕,一飽愿無馀。門有鳥雀羅,巷無卿相車。白茅覆破屋,黃葉摘新蔬。陶潛醉兀兀,莊周夢蘧(qú)蘧。曾識無何有,翛(xiāo)然返太初。”

  吟誦斯詩,讓人眼前出現(xiàn)一座小小院落,它在云門山下、洋溪河畔,一位長髯飄飄的老者脫下穿了三十年的朝服,身著布衣芒鞋,春天趁雨種芍藥,秋天去江上釣魚,與一起唱和的同道好友們悠然南(云門)山下,在明亮的窗下讀道家或者佛家的經(jīng)典。鐘鼎玉食不足以讓他羨慕,一頓吃飽沒有余糧又如何?縱然門前鞍馬稀少,巷子里沒有官家的馬車,詩人也照樣像陶潛那樣沉醉忘機,像莊子一樣悠然自得,仿佛回到天地初創(chuàng)、一片渾沌的時刻,無拘無束颯然飛升……

責任編輯:王惠

一審:王惠 二審:王葉妮 三審:韓鎮(zhèn)